乔贤论坛

标题: 乔贤镇罗秀金姐妹返乡创业获得“双赢”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09-11-23 01:31
标题: 乔贤镇罗秀金姐妹返乡创业获得“双赢”
上林县乔贤镇罗秀金、罗秀仁姐妹俩,利用在广东打工时学到的珠绣技术,返乡创办珠秀厂,从广东领回材料,组织附近农户将零散的珠片在牛仔裤上订成珠花,带动全镇及周边乡镇农户2000余人利用空余时间搞家庭手工业,年创收达500万元,被当地群众誉为致富路上的“姐妹花”。
为生计  千里外打工
    2001年,罗秀金、罗秀仁姐妹俩不甘心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勉强维持温饱,想通过外出务工寻找一条致富路。后来,经人介绍,她们来到广州市海珠大塘赤岗管理区的一家珠绣厂打工。在工厂里,姐妹俩埋头苦干,虚心学习珠绣手艺。
    半年过后,她俩把一整套手艺学到了手,并成为同厂姐妹中的佼佼者,生产厂家包吃包住,每月还能得到800至1000元收入。这与农村生活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姐妹俩并不满足现状,她们想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珠绣厂。
遇乡亲  共谋发展路
    可是,自己办厂,谈何容易?仅办厂资金,就足够让她们头疼了。但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她俩的愿望得以实现了。
    一天,姐妹俩为心中愿望难以实现而烦闷,于是便在街上闲逛。就在等公交车时,她俩无意中听身旁有对夫妇在讲上林当地土话。他乡遇乡音,让两人十分惊喜,急忙上前用壮语搭话,对方果然是上林县塘红乡的老乡。一番亲切的叙聊中,姐妹俩得知,这对夫妇早在10多年前就来广州发展了,而且由当初的打工仔变成了现在的老板。她俩便把心中的想法向这对老乡作了倾诉,没想到这对夫妇对姐妹俩的想法也产生浓厚兴趣,并表示愿意投资合伙,由姐妹俩负责技术指导,共同发展办厂,不过要姐妹俩拿出一个具体方案。
    经过认真思考和考察,四人决定在广州办珠绣厂,罗秀金、罗秀仁姐妹俩还从厂里叫来几名同乡姐妹做帮手。厂房办了起来,起初效益还不错。
陷死地  回乡再创业
    然而有了良好的开局,并不等于事后就万事大吉。由于珠绣厂在广州已十分普遍,行业竞争激烈。最终,罗家姐妹的珠绣厂败下阵来。
    亲手办起的珠绣厂,没维持多久就关门了,这对罗秀金、罗秀仁及投资方是个不小的打击。那段时间,姐妹俩足不出户,整日把自己关在家中,总结失败的原因。空有一身手艺却无法施展,令姐妹俩很不服气。几天之后,姐妹俩不谋而合——家乡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可以发动大家领材料回家做珠绣手工,这样既不需场地,又不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市场肯定很大。于是,她俩试着找到原来打工的厂家,向老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先从珠绣厂领材料回去加工后再发回厂家,她俩的想法得到了珠绣厂老板的同意。姐妹俩马不停蹄连夜赶回上林,开始张罗着办珠绣厂。2005年5月,罗家姐妹终于在乔贤镇把珠绣厂办了起来。
起步难  雨后见彩虹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姐妹俩为了招揽乡亲加入到珠绣制作行列,每天早出晚归在街上摆摊,招呼过往群众前来看她们做示范,发动家乡妇女姐妹加入珠绣制作。
    一段时间过后,总算把自己的几个亲戚姐妹说动了心。由于珠绣加工做工方式灵活,只要略加培训就可以领材料回家加工,劳动强度不大效益不错,这一好消息很快在乔贤镇传开了。不到两个月时间,附近邻乡的200多名妇女加入珠绣手工制作行列,一股珠绣制作风在乔贤镇刮了起来,并迅速蔓延到了附近的木山、塘红等乡镇。
经风雨  花开结果
    目前,在罗秀金、罗秀仁姐妹俩手中领活的妇女姐妹达到了2000多人,每年创收至少480万元。其中,姐妹俩获利10多万元,从而成为了致富路上两朵艳丽的姐妹花。
    说起今天的成功,罗秀金、罗秀仁姐妹俩说不尽创业路上的艰辛。在回乡办厂时,资金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她们,为了筹到启动资金,姐妹俩分头筹钱,跑遍了远亲近邻,结果光路费就花去了近3000元,借到手中的钱还没有花去的多。
    她们还常常听到亲朋好友的劝阻:“一个女人家,办啥厂?种好地就行了。”然而,姐妹俩的父母却很支持她们,把镇上房屋拿去抵押,贷了几万元启动资金。刚开始,由于害怕再次失败,姐妹俩去广州珠绣厂领货,只敢领40至50条牛仔裤回来加工,后来才慢慢扩大进货数量。
    姐妹俩珠绣厂的创办,造富了家乡许多群众。据介绍,一个熟练工每天可珠绣3至4件牛仔裤,每件可获取劳动报酬5至10元,一天就有20至40元收入,每月就有600至1000元收入,是农村姐妹增收的一条好路子。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www.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