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标题: 让学生具有创造能力(网校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10-2-1 10:25
标题: 让学生具有创造能力(网校文章)
当前,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培养人才的素质上,老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能力。
科学是富于创新的。古今中外,科学上的一切成就,不论是自然科学方面还是社会科学方面,都来源于创新。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若不敢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不能得出“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若不敢疑,就不能推翻“天动说”而得出“天体动行说”;陈景润若不敢疑,就不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而创立“陈氏定理”;袁隆平若不敢疑,就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而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所以,科学家不仅应有很好的智力、浓厚的兴趣和非凡的勤奋等条件,而且更需要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具有这种素质的人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推动人类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他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可以说,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
为什么是这样呢?是因为创造力是智力的高度发展和归宿,而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就是智力,我们都知道,人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实体,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体。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积极地认识世界,并不断地征服和改造世界。列宁指出:人的智慧发现了自然界许多奇异的东西,从而扩大对自然界的控制。可见,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是智力,而智力发展的高度表现就是创造能力,最后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征服和改造,正是这种创造力,创造力愈强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愈大,人才的价值就在于创造。
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去看问题:我们所培养的现代化人才,需要具备创造能力的素质。当前,由于世界上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异常之快。同时,现代化教育手段日益发展,对人的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了。而今天的中小学生,在新世纪内,担负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代表着我们民族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使我国科学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历史重任,不具备这种素质,就难独立地获取或更新知识,很难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很难进行创造性劳动,就肩负不起历史的重任。
当然,这里所说的创造力,并不是创造性的意义单纯局限为有惊人贡献的新产品、新发明等。如果这样去看问题,中小学生有什么创造可言呢?诚然,自然科学方面的创造发明,社会科学方面的新理论,均是创造力的表现,但对中小学生而言,能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特别是能以自己所有的心得与创见去自成一家言,敢于向知识的纵深探求,敢于发表与常人相异又超出常人的真知灼见,也是创造力的萌芽。一个能在学习方面创造性质疑的学生,就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开拓和创造未来。鲁班因茅草划破手指而好奇生疑,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把锯子;牛顿因苹果落地而生疑,总结出物理学上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因壶盖跳动而生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诸如此类,枚不胜举。无数事实说明,能够质疑问题与未来的创造发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不善于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不能从已有的公认的解释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试想:那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法,能培养出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的人吗?不仅不能,反而只能培养出学习的“书呆子”,他们的大脑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和集装箱。有人说,就是建国以来五、六十年代的中学毕业生,论他们的知识储量往往可以超过外国学生,可是在创造力方面就远远比不上外国学生。所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出发,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让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是教育全面振兴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早日实现!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www.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