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10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玉米和水稻秋季抗灾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乔贤一号 发表于 2010-11-18 09:2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玉米和水稻秋季抗灾技术
三农在线 [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
  受灾害天气影响,今年我国农作物生育期推迟,增加了夏玉米和中晚稻等粮食作物遭遇早霜和寒露风的风险。目前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以防早霜和寒露风为重点,促生长、促早熟,增强根和叶的生理活性,促粒多,争粒重,确保秋粮丰收。

  玉米促早熟

  一是浇好灌浆水,防旱排涝。俗话说“春旱不算旱,秋旱丢一半”。9月份部分地区容易出现秋吊干旱,水分供应不足,影响灌浆进程,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直接造成减产。宜在玉米乳熟末期,即收获前7~10天浇水,水量不宜太大,以防止倒伏。如果出现大雨,则要在雨后及时查田清沟,排除田间渍水,防止涝害。

  二是及早去除空秆、病株和无效穗。玉米孕穗后就要及早彻底割除空秆和病株,清除的丝黑穗病株要带出田间,深埋处理。这样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消耗,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使大穗饱粒的形成。

  三是放秋垄喷微肥,积极促早熟。虽然近几年初霜期明显后移,但是今年播种延迟,玉米生长时间受限,在8月中下旬玉米灌浆期采取放秋垄、喷施磷酸二氢钾、掰小棒、打底叶等措施,能有效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早熟丰产。

  四是保叶护顶,适当晚收。玉米蜡熟末期,切忌打叶削顶,可以站杆扒皮晾晒,加快籽粒脱水速度,促进早熟,提高玉米品质,平均可降低3个百分点的水,增产5%左右。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应及时收获。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早霜前1~2天割倒玉米秸秆码放,带穗收获,促进后熟。

  水稻促早熟

  一是及时灌水。清除田边、池埂及田间杂草,改善水稻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地温、水温。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早霜或寒露风来前1~2天,灌回田水3寸深左右,可提高土温2℃~3℃,田间空气湿度增大20%~30%。灌水深度根据不同情况掌握,风大、无阳光和夜晚水要深些,白天有阳光可浅些,或保持湿润。早霜或寒露风过后要立即排水露田,避免沤根和造成秆叶变软,降低抗寒能力。

  二是人工喷水。在早霜或寒露风期间上午9时水稻开花前和下午3时水稻收花后喷水,增大株间湿度,缓和降温速度,减少叶片蒸腾,调节田间气候,利于结实灌浆,可提高结实率5%~10%。要坚持每天喷水,至气温升高后停止,且以喷湿禾叶为宜。东北地区生育期偏晚地块、低洼地块要备足柴草,做好烟熏防霜准备。

  三是适时准确施抗风肥。对于长势较弱,回色不好的禾苗,在寒露风入侵前几天,宜适量施氮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抗性,减少包颈现象。寒露风过后要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九二○,加速抽穗的进度,减少包颈现象,一般齐穗期可提早3天左右,结实率提高5%~8%。寒露风过后及时补肥,以恢复稻株活力,促进灌浆,保证谷粒饱满。另外,还要及时施药防病,避免蔓延造成损失。

  四是适时断水。晚稻在颖花开放时,用竹竿轻轻扫动穗部进行人工授粉。水稻黄熟时,应适时排水落干,洼地早排,漏水地适当晚排,促进成熟。一般应在收割前7~10天断水,实现干田收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4-6-3 08:30 , Processed in 0.0675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