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9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南:“授鱼更授渔”引领致富变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乔贤一号 发表于 2010-12-24 09:0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淮南:“授鱼更授渔”引领致富变革
中安在线 [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
  从“撒胡椒面”到整村推进,从“输血”到“造血”,从解决温饱到引导发展,潘集区撬动扶贫开发的杠杆,让全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民素质日益提升,农民收入显著增加,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授鱼更授渔”引领致富变革

  一条条道路如玉带般盘绕,一栋栋住宅坐落在绿树丛中;田野里、果园中,蔬菜、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内、沟渠旁,幸福和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与这幅生机蓬勃的水彩画交相辉映的是一组组喜人的数据:从2002年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以来,潘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679元提高到2009年的4465元,贫困人口由8.83万减少到1.42万,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5.2%下降为4.06%,实现脱贫7.41万人。

  “聚沙成塔”撬动发展杠杆

  长期以来,农业设施落后、农民技术不高、产业集约困难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潘集快速发展的难题和障碍。2002年,潘集区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区,从此戴上了一顶“温暖”的帽子!

  按照开发式扶贫方针,潘集区8年多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857万元,覆盖全区11个乡镇(街道)、89个贫困村,受益人口25万。

  潘集扶贫开发之初的运作模式,以救济为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但“仙女散花”、“撒胡椒面”的做法让投入主体和投入资金分散,低水平的扶贫开发,导致后续发展能力相对脆弱。

  2004年,潘集区从“输血运动”逐步走向引导农民致富的“造血运动”。

  2006年,区扶贫办投入8万元,在高皇镇张岗村引导群众种植葡萄,如今已到了挂果期,未来的十几年是丰产期,每年的纯利润达到1万元以上。村民田万标当年承包了28亩地,尝到了甜头后又承包了200亩,继续耕耘着自己的希望。

  捆绑资金、整合资金的重点推进,将整村推进的举措逐步落实。潘集区每年投入7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4800多万元资金的累计投入,使34个整村推进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全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4100万元,新建、改建排灌站14座,新建防渗渠65公里,治理沟塘清淤13公里,新建、改造区、乡、村道路223公里,解决26万人交通困难问题,全区11个乡镇(街道)已基本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

  “四两拨千斤”激发“造血”功能

  农民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体。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潘集区围绕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号”准“脉”,“开”好“方”,达到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在於湖村,扶贫办以1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带动农民建设了110个大棚,收益达到100多万元,一比十的辩证关系,见证着造血功能的效果!

  区扶贫办设立的村民生产发展互助基金,被农民成为“自己家的小银行”。张岗村获得帮扶资金5万元后,26户村民每户拿出200元钱,放进互助基金库,并共同制定4厘的利息。遇到有发展生产需求的村民,进行有偿使用。养鸽专业户胡庆学,一次性借款5000元,使养鸽厂迅速发展,如今肉鸽数量已达1000多对,年收入2万多元。6个月后,他还款5200元,使资金进行滚动发展。

  按照“造血为主、输血为辅”的方式,潘集区进行“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开发式扶贫。多年来,实施扶贫项目430个,建立了食用菌、豆制品、优质粮、瓜果蔬菜等基地,扶持了平牧禽蛋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了祁老大公司水泥路等产业化扶贫项目,辐射带动13700户农民,解决贫困户就业9000人,受益农户年均纯收入达4000-10000元,当年即可脱贫。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帮扶中,7个单位对潘集区进行对口帮扶,从2002年至今共召开了4次对口帮扶会议,为潘集区的发展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省检察院提出了改扩建潘姬路、修建界阜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泥河综合治理、塌陷区治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争取了2860万泥河治理前期资金,让潘集第一次在水利部有了建设项目,让“泥河不治理,潘集无宁日”的俚语即将成为历史,多方争取的35公里的省道也有望在年内开始立项,将成为潘集历史上第一条省道。

  “扶贫长廊”凸显致富功效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宁给一手,不给一斗”。

  扶贫必先扶志、扶智。在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借力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其市场经济意识薄弱、缺乏实用适用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等问题,潘集区坚持“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转移一批、致富一方”的方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在资金扶贫、项目扶贫的同时,潘集区更加注重引导农户增加品牌意识,引导农户开展深加工。利用“安徽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优势,,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实施“技能扶贫”,投入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近200万元,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4500人次,转移4200人次。

  自2008年实施培训农村退役士兵的“雨露计划”碧桂园项目以来,累计培训就业120人次。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和妇女连环脱贫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培训,做到培训到村到户到人,投入科技培训资金90万元,培训贫困农民6万多人次,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真正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从2002年起步至今,经历了从“输血”到“造血”再到“一体两翼”的三个历史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成为潘集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力助推器!2009年,潘集区获得全省扶贫先进单位、帮扶先进单位、2位扶贫先进个人,囊括了四个奖项,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有了扶贫开发政策的帮助,潘集区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手段更多、效果更好,关注度也更高,农村各项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扶贫开发这四个字,在潘集区,已是越来越响亮,告别贫困的人们思想变得更活络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他们的行动必将带动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4-5-18 10:40 , Processed in 0.0639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