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标题: 恰逢佳节 学子有“远亲” [打印本页]

作者: 黄天火    时间: 2012-4-2 12:43
标题: 恰逢佳节 学子有“远亲”
2008年09月17日 09:19:02  来源:南国早报
    本报第196期“爱心驿站”刊登8名求助学生名单,其中有两名孤儿备受爱心人士关注,引发爱心热线一度“高烧”不退。一名来桂投资的台湾商人也加入到本报“爱心驿站”的队伍中来,打算选择学生进行资助。另外,这期驿站恰逢中秋佳节,在往期“爱心驿站”中结成对子的爱心人士,专程携带家眷,到学生家里去探望。
    两名孤儿“很受宠”
    1217号黄梅英和1218号黄美容同在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上初一,不仅如此,她俩还有着相似的身世:父母早逝,现都跟亲戚一起生活。这两名学生的资料一经刊登,爱心热线不断——有人想同时资助黄梅英和黄美容,有人表示“她们俩都是孤儿,应该得到多些资助,所以我不在乎重复资助”。在9月10日下午,黄梅英和黄美容最终均被最早打进热线的林先生所资助。
    9月12日,百色市的杨女士打来电话,说想资助黄美容。当听记者介绍黄美容已经获得资助时,杨女士为自己“说情”:“我在百色,可能会比南宁市的要晚看到早报,所以一定也得给我留个资助的机会。”杨女士说,在跟黄美容的班主任李老师联系后,她马上汇出了第一笔资助款100元。从百色去桂平,路途遥远,杨女士打算利用休年假时和爱人去探望黄美容,到时如果女儿有空,她将带女儿一起去。她说:“如果有可能,我们打算接黄美容到百色,同我们一起生活。”
    与1220号赵纯结成对子的张小姐已工作4年,因为资助意向是在中秋节前定下来的,所以她在汇款时一共汇了200元,打算给学生家里过节时买月饼用。她说:“这次资助是我自己一人进行的,没跟家里任何人说起。虽然我工作没几年时间,但我肯定会供她读到高中毕业。”
    宝岛商人献爱心
    去年来扶绥县投资项目的王先生是台湾人。“我在台湾认捐过两名孤儿,如今他们都已经大学毕业,能够自食其力了。9月10日那天我偶然翻开早报,看到这边也有类似献爱心、做善事的活动,便马上打电话,确定资助1221号覃子芸。”王先生说,他愿意长期资助覃子芸,并初步确定每月资助她200元。
    虽然家里条件不错,但王先生很早就开始半工半读,为的是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上高中时,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不仅没影响学业,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进入大学直至攻读完硕士学业,他都坚持半工半读,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王先生认为,这些学生暂时遇到困难,需要人帮扶一把,他希望这点微薄的资助,能够帮助学子慢慢改善求学的条件。他也对所资助的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放下包袱一心向学,莫辜负身旁那一片爱心。王先生说,现在他的发展项目定在扶绥,会长期往来于南宁与扶绥间,所以会对资助学生带来不少便利,“遇到合适的资助对象,我会再出手”。
    恰逢佳节倍思“亲”
    196期“爱心驿站”刊出时,适逢中秋佳节。有不少爱心人士趁着这个节日,给往期的受助学生送去了爱心。9月7日,从汕头来南宁发展的陈先生,携妻子和3个孩子一起,带着月饼、糖果和衣服,去到上林乔贤镇绿浪村,看望自己的“乡下亲人”——1172号蒙秀云(第163期“爱心驿站”已刊登)。
    蒙秀云现住在姑丈家里,她母亲因为外出打工,没有与陈先生一家碰面。短暂相处后,陈先生的3个孩子很快跟蒙秀云熟识了,聚在一块谈论各自校园里发生的新鲜事。临别时,为表示对陈先生一家的感激,蒙秀云给陈先生一家回赠自家种的花生。
    另外,有3名不愿透露姓氏的爱心人士,也在中秋节前夕从南宁乘车到达上林镇圩乡佛子村腾达屯,看望1209号陆云飞和1210号陆曼贞(第191期“爱心驿站”刊登),当场给每个学生200元过节慰问资助款。(李丽)




欢迎光临 乔贤论坛 (http://www.qiaoxian.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