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1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日报:孩子缘何多有一颗"玻璃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乔贤一号 发表于 2011-1-7 10:5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放日报:孩子缘何多有一颗"玻璃心"
《解放日报》 [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
  近来适逢名牌大学保送和自主招生“考试季”。不过,今年的“考试季”,对不少高中生来说,不仅是一场学业水平测试,更是一场心理素质测试。想进清华大学而被保送进北大,一名优秀高三学生跳楼自杀;一次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跳楼自杀。近年来,放眼全国,名校优秀学生的心理脆弱,已酿成不少离家出走、自残和自杀悲剧。为什么这些平时让家长们引以为傲的孩子,会选择极端方式逃避和解脱?孩子的“玻璃心”一触即碎,留给学校诸多反思,留给社会许多警醒。



  孩子心理脆弱,已成为一个显性的社会问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提供的数据表明,上世纪80年代前,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孩子多是多动症之类,情绪问题很少。但到90年代,因情绪问题就诊者已达四分之一,最近几年已接近三分之一。经常有孩子倾诉情绪低落、焦虑,甚至出现自杀念头等。据统计,全国中小学生中,超过20%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孩子多有一颗“玻璃心”,与独生子女从小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在多子女家庭中,争宠、冲突、妥协、平衡等社会经验,绝大部分源于兄弟姐妹间相处的学习。从小得、失、成、败俱有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健全了孩子的心智。但当下,多数中国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孩子独享一个家庭中所有的资源,从小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很少有受挫折的机会和体验。因此,来到学校和社会中,一旦碰壁,很容易“被伤害”。



  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同时意味着家庭所有的希望也全部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高期望势必带来高压力,很多孩子从小背着这样的心理包袱。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过大,多源于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值过高。一旦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力达到父母、祖父母的期望时,就容易走极端。



  当前学校和家庭衡量孩子是否成功,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这种“窄化”,让考试成为不少孩子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孔子说过,人生而有异。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强,考试总分高;但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平平,在运动能力、唱歌,甚至动手干技术活方面却有过人之处。但他们身上这些与高考和分数无关的“闪光点”并不“入流”,无法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赏。



  即便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同样难以摆脱学习成绩的压力。而且,尖子生们在学习方面更加投入,自我期望值和自我要求更高,竞争压力更大。如不少高中学校设立“创新班”选拔一流尖子生,“扎堆”竞争。对成绩平平的孩子来说,能考进一所一本高校,已算幸运和成功;但对这些名高中的尖子生们,在强手如云的竞争中不断给自己“加码”,一半以上同学进国内外名校,如果自己考不进,就会觉得很失落,更容易心理失衡。



  孩子心理脆弱正呈低龄化趋势。医治孩子“心病”,父母和老师观念的改变,或许才是治本的“良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只是成绩;关注孩子的兴趣和专长,而不只是学习;帮孩子正确定位,而非人人都要争一流。或许,只有成人心态平和,孩子才能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4-5-13 02:57 , Processed in 0.0663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