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贤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中文)
fake tag heuer watches replica swiss watches buy watches online best replica watch cheap fake watches swiss replica rolex replicas rolex swiss rolex replica rolex swiss replica rolex watches replica fake rolex watch fake breitling breitling fake breitling watches replica fake swiss watches replica fake watches quality imitation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 fake cartier watches replica breitling watches
搜索
查看: 310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桂老师作品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地球二十五大谜与地震》作者简介



张桂,男,壮族,退休教师。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一九四九年七月毕业于上林职校农林科;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转建”回乡。历任高小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县文化馆馆长、宣传部干事、县科委干事等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伊始,任中学语文教师,并兼任中学地理课,在教地理课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综合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浓稠的岩浆因跟不上地球的转速(0.463公里/秒)而自东向西倒流,并运用这个原理,破解多个地球亿古之谜。一九九八年冬写成《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书,分寄各省地震局及五十多个重点大学图书馆;二00八年秋,写成《地球二十五大谜与地震》一书,全面否定传统的地球物理学、地震学理论体系。




一、罗鼎华先生题词………………………………………………………
003

二、代序……………………………………………………………………004
三、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一兼谈中国的地震机理
    附录:泥石流的成因及其预测方法…………………………………005
四、 澳大利亚跟格陵兰岛为何“骨肉分离”? …………………………022
五、关于“几克物质大爆炸形成


宇宙”的质疑……………………………………………………………027

六、再揭地球十一大谜……………………………………………………03l
七、一份沉重的资料………………………………………………………045
八、科学家的失态…………………………………………………………048
九、后计……………………………………………………………………056


注:l、部分岛屿和国家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澳大利亚Australia

夏威夷Itawall

阿拉斯加Alaska

格凌兰Greenland

百幕大Bermuda


2、魏格涅尔即魏格纳。

3、附录文章三篇





勇探地球奥秘,敢攀科学高峰


凤凰网博客相关链接: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353015.html
沙发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8:26:14 | 只看该作者
  



    说“代序”,因为写序者不是行家。
         我和张桂同志是老战友。一九五0年至一九五二年,我们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公安大队政治处、广西公安总队司令部做文职工作。一九五二年底,张桂同志“转建”回乡。在县里,他曾担任过教师、文化馆负责人、县科委干事等职。七十年代伊始,他就一直教中学语文。八十年代初,因工作需要,他兼任中学地理课。教这门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自然搞不出什么名堂。但张桂同志就是多长一个心眼。凭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对科学问题的敏感,也为了解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地理、地质问题,他开始研究地球岩浆的运动规律与地震的关系。据他说,最初是从云南横断山脉和大拐弯的形态得到启发,才研究岩浆的流向。经过多年的反复综合研究,终于发现岩浆定向流动的规律,即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岩浆自东向西流动:由于线速差的缘故,地球上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他正是运用了这个总纲性的原理,破解了地球上许多亿古之迷。张桂同志毕竟是语文教师,再深奥的问题,经他通俗;戋显的阐述(又配以示意图),连我这个科学上的门外汉,读了这几篇论文,也觉得茅塞顿开!
          科学是无止境的。我希望,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南宁市军队干休所

覃启昌




电话077 1-2342340        200810l 5
板凳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8:38:37 | 只看该作者
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


——兼谈中国的地震机理

    “地是圆球形的。”第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并未掌握麦哲伦绕地球航行一周的资料,但这话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世间存在偏见,真理的探索往往遭受挫折。

——题记





    地球自身有许多谜,人类一直为揭开这些谜而不断地探索。

    地球地层的十多个地质年代是怎样形成的?她球表面怎样形成六大板块?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头稍扁、中间略鼓’’呢?陆地为什么会漂浮?怎样漂浮?太平洋西南岸旧海岭为什么被亚洲大陆“吞没”?亚欧大陆为什么往南滑动?北半球冒出地面的岩浆(如捌;威境内)为什么都往南方流?横亘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的五万公里长的海底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地球低纬度为什么会出现冰;可时代?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像百慕大这样的死亡区?南北两极为什么不发生地震?为什么地球每年、每月、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发生大小不同的地震?地震的真正奥秘是什么?

    这可说是地球的十二大谜,本文将运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逐一揭示其中的奥秘,在揭示的过程中,地震的真正奥秘也就自然地揭开。然而,在这里必须特别加以说明的是,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岩浆活动”说,各种各样的、许许多多的资料都为这种观点服务。而笔者持的是完全不同的观点,即“岩浆定向流动”。这种观点在阐述的过程中自然地证明“岩浆活动”说的错误。

    最基本的事实是,地球其地壳像一个巨大的圆形容器,岩浆则是装在圆形容器里的浓稠的液体;当地球以每秒约0.46公里的速度按固定的方向(自西向东)、固定的(绕太阳的)轨道、固定的角度(侧身66.5)运转时,作为一个整体的岩浆,由于受地球自转带动力的影响,绝对不能自由地“活动”;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时,岩浆也必须顺着这个方向转动(即流动),.这时,岩浆只能有三种态势:一、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流速超过地球自转速度(即每秒超过0.46公里):二、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流速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三、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流速慢于地球自转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前两种态势可以排除,因为岩浆是相当浓稠的液体,地球的自转速度,比一架时速为2000公里的超音速飞机每秒只慢0.09公里,这样的速度,浓稠的岩浆是赶不上的,它总是慢半拍,大约每秒0.2公里(当然,这个速度,比起一辆时速80公里的班车的速度要快得多了)。为了更直观的说明问题,我们假设:当地球的转速等于“0”时,地轴射线是直线(见示意图一);当地球以每秒0.46公里的速度自西向东旋转时,由于岩浆的流速慢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地轴射线即向后弯曲(见示意图二) 也就是说,快速旋转的地球使无法同步的岩浆倒流,即自东向西流动,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地球上要不发生地震,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整个地球是固体,不存在岩浆;二、地球内的岩流速完全一致(但这是违反物理学原理的),地壳厚度极均匀;三、地壳内壁像鸡蛋内壳一样光滑、柔韧,阻力、摩擦力极小:四、岩浆的流速与地球自转的速度同步。然而,这四个条件地球均不存在,而只存在岩浆的定向流动,即自东向西相对较慢的流动。

    由于线速差的缘故,赤道和赤道附近的岩浆的流速比中、高纬度岩浆的流速快得多,出现流速差,这样一来赤道和赤道附近就形成“速流沟”,但液体也像空气一样,不“允许”沟存在,南北中、高纬度岩浆即迅速作出填平“流速沟”的反应,往北(稍偏西北)、往南(稍偏西南)流动(见示意图三) 北半球中、高纬度岩浆往南流动时,必然推动亚欧板块往南滑动。这就是北半球冒出地面的岩浆都往南流动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亚欧板块往南滑动的根本原因。

    地球永远自转,“流速沟”就不断地形成,南北中、高纬度的岩浆就不断地作出“填平”流速沟的反应,这种流速、流向的差异不断产生两头向赤道牵扯、中部(赤道)向西挤压的态势,由于地壳的厚度不均匀,较薄的地方经受不住牵扯和挤压,就发生断裂,地球六大板块就是这样形成的(不言而喻,在断裂为六大板块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超级地震)。当代,一些科学家提出“板块运动引发地震”的观点,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它没有找到板块运动(或地质力学所说的地壳水平运动)的动力源,即岩浆定向流动所产生的推力。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地壳内壁像鸡蛋内壳一样光滑、柔韧,阻力、摩擦力极小,就不会发生地震,但实际情况是,地壳的厚度极不均匀。当若干亿年前,陆地初步形成,地壳还比较“柔软”的那个年代,现在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可以称之为“美非大陆”,这块辽阔的“美非大陆”的位置刚好在赤道上。如前所述,赤道和赤道附近的岩浆向正西方向流动,如果这块“美非大陆”厚度均匀的话,本来是没有理由一分为二的:可是,这块辽阔的“美非大陆”的西半边(即现今的南美大陆)的厚度比较厚(见示意图四) 因此,它的阻力、摩擦力就比较大,在往西流动的岩浆的推抹下,起初,“美非大陆”厚薄相交的部分爆出纵裂带(在发生纵裂时曾发生超级强烈地震);后来由于岩浆不断向西流,它的推力使纵裂带逐渐加宽,“美非大陆”健分裂成隔岸相望的两块大陆(见示意图五) 跟现今的红海两岸相似;再经过若干亿年,岩浆流终于把“美非大陆”的西半边推到了西半球,推到了现今的南美大陆的位置上,这就是“陆地漂浮"。德国科学家魏格涅尔一九一五年提出的这个假说,在这里得到了证实。

    岩浆定向流动的推力无比强大。人们常驻说的“造山运动”,实际是岩浆的杰作。在地壳还是比较“软”的年代,定向流动的岩浆可以把它挤皱,比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岩浆往南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把地壳挤成东西走向的皱纹。即东西走向的山脉;但是,由于地球的厚薄不均,阻力也就 大小不同,这就产生扭曲,于是出现南北走向的皱纹——南北走向的山脉。

      造山运动,是岩浆流的力量较为一般的显示。最能展示岩浆流的伟力的,是岩浆流能把尚未定型的地球表面翻了个儿。如果地球内部的岩浆不论低纬度还是中、高纬度,都往正西方向流动(这当然不符合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地球表面翻“4JD~D情况就不会出现。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由于线速差的缘故,中、高纬度岩浆的流向跟低纬度岩浆的流向不完全一致,这就造成地壳向低纬度的过分拥挤,这时候阻力越来越大,其力强大无比的赤道岩浆流终于把地壳挤得“人仰马翻”,使得地球表面翻了个儿,十多个地质年代就是这样形成的。在每一个地质年代更迭的时候,都曾经发生超级的强烈地震,只是当时人类尚未出现,也就无法描绘这种地震的可怕情景。由此我们很容易明白,太平洋西南岸的旧海岭,正是被强大的往西流动的岩浆挤到亚洲大陆下面,而不是亚洲无缘无故地“吞没”旧海岭。“岩浆活动”说根本不能解释这种地质现象。

    尽管中、高纬度岩浆的流向跟低纬度岩浆的流向不完全一致,但地球按固定轨道、固定角度、固定方向旋转,倒流的岩浆总趋势仍然是自东向西。我们把岩浆流向不完全一致而造成某个部分的牵扯和挤压,称为局部运动,而把在岩浆流的带动卞的整个地壳的运动,称为整体运动。地壳在整体运动的时候,由于各个板块地壳厚薄不均,又由于两头(中、高纬度)向低纬牵扯和低纬度陆块往西挤压,板块和板块之间受力不平衡,就经常发生碰撞、断裂、这就是地球每年、每月、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发生大小不同的地震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地壳的整体运动却可以缓解局部运动的紧张态势(如果仅仅有局部运动,其破坏性是难以想象的)

      在岩浆流的带动下,地壳不停地作整体运动,因此,严格地说,不论你住在北京还是东京,不论你住在伦敦或者纽约,每年、每月,你都不可能是住在“原来的地方”。假设有一条巨大的固体轴杆,从南极贯通北极,固定起来,当岩浆的流速等于零时,北京、东京、伦敦、纽约各市位置的垂直线,都对准轴杆上特定的某一点,这就称为这些城市的“原来的地方”(见示意图六) 在岩浆自东向西流动,地壳作整体运动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特定点的垂直线就会偏离上述城市(见示意图七) 使这些城市偏离“原来的地方”。但是,人们根本没有“偏离原地”的感觉,因为春风杨柳,秋雨梧桐,年年依旧。

      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南半球和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岩浆经常作出“填平”低纬度“速流沟”的反应,岂不造成南北两级“空虚”?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南北中、高纬度的岩浆往北、往南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岩浆自然随低纬度的岩浆往西流,一部分岩浆(主要是内层)则通过内部回流,往南极、北极补充以保持平衡,由于线速差的缘故,南极和北极都成为岩浆流的缓冲区,南、北两极岩浆的流动极缓慢,这就是南、北两极不发生地震的主因,某些科学家认为南,北两极覆盖很厚的冰层,压力很大,所以不发生地震,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厚度和压力而言,青藏高原的厚度不谓不厚,压力不谓不大,可是却常常发生地震,当然,南北中、高纬度的岩浆往北、往南流动的这种反应,尽管通过内部回流来保持平衡,但这种反应实在是向中部(低纬度)的一种大的收缩“动作”,对两级不能说没有丝毫的影响,因此,地球就出现了两级稍扁,中间略鼓的形状。

    在我们论述岩浆定向流动对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的时候,不能忘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这就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低纬度曾经出现过冰河时代。既然地球从来没有改变过自转方向、轨道、角度,太阳的直射点一直在南、北回归线以内摆动,为什么低纬度会出现冰河时代呢?当我们发现了岩浆定向流动这个原理后,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难了。在南北中、高纬度的岩浆往北、往南向低纬度流动的过程中,免不了把南极、北极、的万古冰原也牵扯到中、低纬度来,这时候,低纬度就会出现冰河时代(见示意图八) 另外,由于牵扯、挤压、断裂、错位,发生一种类似“对流”的作用,中、低纬度的一些陆块也会被挤到高纬度去。原本处在中纬度的南极大陆,就出于这种原因,才会“跑”到南极去。“岩浆活动”说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这种地理现象。

    随着潜水器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广阔的海底,不仅有足以容得下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沟,而且有一条绵延五万公里,横亘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的海底山脉,这些海底山脉怎样形成?跟地震有没有联系?我们假设地球正身旋转,也就是说赤道跟地球自转轨道平面完全一致,这条海底山脉的长度应该只有四万公里,因为这条沿赤道形成的永远也“填”不平的“速流沟”,随着一部分岩浆的凝结,会成为一条凹形海岭(见示意图九) 随着新海岭的不断增高、挤压,旧海岭会向中间倒塌,填平凹形沟,南面、北面新海岭继续增高、合龙,就成为海底山脉。可是,地球是斜着身子自转的,海底山脉也就发生扭曲。从理论上说,这条扭曲的海底山脉,从赤道附近绕过一圈之后,它的尾部就仲向北冰洋南面,于是就出现了五万公里的海底山脉(见示意图十) 在新旧海岭互相挤压而发生断裂的时候,自然引发过强度不同的地震。由于地壳并不是密封的“铜墙铁壁”,它身上有许多空隙,当岩浆流动时,产生强大的压力,一些岩浆就会从空隙中挤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山爆发。一些岩浆就会从空隙中挤出来,这就是人 们常说的火山爆发。不论在海底还是在陆地上,火山引发的地震,其震级并不很高。地壳的厚薄不均,陆地的高低不平,海底的凹凸不同,这给予我们什么启迪呢?这就是地壳内壁也必然是凹凸不同的。地面上的流水被暗礁阻挡会发生漩涡,岩浆作为密度很大的液体,当它流动时被地壳内壁的疙瘩阻挡时,也会产生漩涡。这种漩涡如果很小,就不会造成 什么大气候,对人类不会产生什么危害;如果是很大的漩涡,就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像百慕大那样的死亡圈,就是因为这地方的地壳_下面岩浆在流动时,碰到地壳内壁的一块大“暗礁”而形成强大的漩涡,这种漩涡产生的磁场,其吸引力数十倍百倍于地球的正常吸引力,这才发生许多飞机、轮船葬身海底的悲剧。如果强大的岩浆漩涡的上头是山谷,就会出现“死亡谷”,人们走进这种地区,由于经受不住超强度引力的吸引,心脏会马上停止跳动。据南京日报报道:“美国俄勒冈州格兰特狭口处,沙甸河两岸一带,有地球上最怪异的地方,在这个方圆十五米所谓‘俄勒冈漩涡’里有一座古旧的木屋,木屋歪斜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走进这幢古老房子时,你会感觉到有一种巨大的拉力把你往下拉,往后倒退,会感到有一种力量把你拉向木屋中心。”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怪异地方的地壳下面,正是有一个较小的岩浆漩涡,它产生的磁场虽然使人“感觉到有一种巨大的拉力”但人的心脏毕竟还能承受的了。

    综观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地球上许多奇异的现象,地球  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都跟岩浆的定向流动及其线速差有关。地  震给人类带来谈震色变的可怕的灾难,如此说来,岩浆实在是“罪魁  祸首”;然而,岩浆、水和氧气却是地球上各种生命的母亲,如果有  朝一日地球内部的岩浆全部冷却凝固,地球就会变为一个毫无生机的  死球。那时候,如果地球有知,叫人类“另请高明”,那才是一道亘  古费解的难题!
藤椅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领土处在亚欧板块上,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之一,大拐弯则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岩浆往南方(稍偏西南)流动产生的伟大“杰作”。

    如前所述,北半球中、高纬度岩浆往南方低纬度流动是由于线速差导致流速差造成的,那么,要研究中国的地震机理,就不能离开北半球岩浆的流势。因为板块的水平运动,其动力来自岩浆的流动。赤道和赤道附近的岩浆向西流动,使印度洋板块向西推进,但是,它的前面有非洲板块“阻挡前进”,后面有太平洋板块拥来,西南面有南极板块抵挡,处于“进退维谷”境地,它的出路只有往阿拉伯、地中海方向挤,这时,强大的亚欧板块在南流岩浆的推动下往南压来,双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力的焦点在喜马拉雅山一带“顸牛”,“顶牛”的结果,地壳隆起,塑造出世界最高的高原和最高峰。由干双方都有往西挤去的趋势,印度洋板块脖颈之处,就成为溥弱环节,让亚欧板块的尾巴——南亚次大陆“得寸进尺”,大拐弯就是这样形成的。从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大拐弯是我们研究中国地震机理至关重要的地区。假设我们从西藏的察隅往西宁方向作一条射线把中国分为东半边和西半边,研究中国的地震就方便得多了。在这里,我们撇开火山地震的因素,按照力的形势(见示意图十一),我们可以把中国西半边的地震归纳为“挤裂震”。而把东半边的地震归纳为“拉裂震”。也就是说,西半边喜马拉雅山一带,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互相“顶牛”的地区,双方的力点基本上在一条平线上喜马拉雅山一带及其以北地区,一般只出现因“顶牛”而造成挤压,因挤压而发生断裂,因断裂而发生地震,这类地震的波及面比较小,余震,比较少。东半边的情况就较为复杂:大拐弯、南亚次犬陆这条亚譬丰板块的尾巴,处于“前沿阵地”,它的动静,关系到整个中国东半边地震与否的命运。当这个地区的地壳能承受得住往偏西南流动的岩浆的推力、摩擦力时,中国东半边就基本上平安无事;当它因承受不住岩浆的推力、摩擦力而发生断裂时,强大的震动波,就会使大拐弯地区(或南亚次大陆地区、我们又把它分为南部和北部)发生地震,断裂后一部分地幔被岩浆“带走”,留下空隙,如果这个空隙很大,则是一个大的隐患;如果空隙较小,则是一个小的隐患。因为顺着砻浆的半边的地壳必然作补偿运动(或称弥合运动),空隙越大,补偿运动产生的牵扯力越大,这有点像跑步的队伍,要是大家都保持匀速,队伍就整齐;如果排头兵突然加速,就会发生断裂,影响到中、后排队伍顿乱,分成两段或三段,跑步的队伍被扯成两段或三段,仅仅使中、后排因加速追赶而费点力气,而地壳在补偿运动中如果地层较薄的地区发生断裂,却会马上发生拉裂性地震,这类地震是任何防震装置都无法抵挡的。如果断裂后的空隙在大拐弯的南端(或南亚次大陆中南部),中国沿海地区地层较薄的地带,在地壳的补偿运动中就会有因被扯断而发生地震的危险,而地层较厚的地带,能作整体运动,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就小。可以说,先有云南南部的大地震,后有唐山地区的大地震(唐山地区正处于容易被拉裂地带的当口);如果空隙在大拐弯的北端,在地壳作补偿运动的时候,东半边内地自南往北就有大地震的情况。最近(1 989),先有澜沧地区的大地震,不久就有川南,山西太原地区的地震。基于“拉裂震”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测:在久远的地质年代,渤海地区曾经发生过超级的大地震,山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原来是连在一起的,这一次大地震,地壳被拉裂了,把它们分开了。

    按照岩浆流势和补偿运动的方向分析,中国东半边发生地震时产生的裂痕一般是横向的,但考虑到地球自转会使岩浆流动产生偏向力,以及地壳厚薄不均,如果从云南东部到广西西部、湖南中部一带出现一两条纵裂暗沟,从江苏到渤海湾一线出现_条纵裂暗沟,是毫不奇怪的。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暗沟经过的地区,并不发生地震,但如果大拐弯地区(或南亚次欧大陆地区)发生较强烈的地质变动,就有可能发生地震。

    在这里,我们只是按照岩浆流势和板块间力的制约来分析中国的地震形势,没有论及地震预测问题。因为地震预测,涉及人类的科学进程。如果将来人类发明了地层扫描仪,能够将各个地区地层的厚度、密度、存在的空隙等作全面、详细的绘制,人们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中将会有更大的自由。

      最后,我们应该提一提地震的人为因素。人类为了改造大自然,充分利用水资源,让水为人类造福,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库。一部分大型水库会引发地震,这是普通常识,但为什么会引发地震,其中机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我们知道,地层中往往存在不同的空洞,当空洞被库水长期淹没、浸泡时,洞壁就会发生塌方,小的塌方产生小的震动,不会引发地震,但巨大的塌方,连锁反应式的巨大塌方,就会引发大地震,这种地震,我们可以称之为塌方地震。精确的地质勘测,是大型水库选址的前提,是避免大型水库引发地震的关键,但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范畴。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五日初稿


一九九八年三月中旬定稿
5#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03:44 | 只看该作者
附录:  泥石流的成因及其预测方法



    云南是中国发生泥石流灾害最典型的地区。

    如前所述,云南大拐弯一带是中国东半边地壳运动的前方,是力的焦点,除开引起地震的地层犬断裂在补偿运动之后可能留下的空隙 之外,还会有较小的断裂虽未引起地震,但却留下相对说来较小的空隙,这些空隙我们称之为“空洞”。这些空洞是云南地区的一种隐患,因为它是产生泥石流的“温床”。

    泥石流是怎样产生呢?过去有人认为,泥石流是由于某地区短间内降下太多的雨水造成的,这只说出了一种现象,说到了一种条件,不是根本原因。比方说,广西一些地区,有时也突然降下近400毫米的雨水,但并未发生泥石流。准确地说,云南一部分地区地下存在空洞,是产生泥石流的关键。当然,如果空洞的周壁是岩石,并不具备发生泥石流的前提条件:但是,如果空洞的周壁是泥土,情况就完全不同:如果短时间内突然降下大量的雨水,排消不及的水流往空洞里倒灌,把空洞灌满(或接近灌满),空洞周壁的泥土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之后,开始溶解、塌方(其中自然有一些石块随着塌方),接着,新的土层继续受到浸泡,便相继不断地溶解、塌方(泥石流爆发前听到的呼哗之声,就是空洞内壁土层崩塌时传出的声音)。如此反复地浸泡.溶解.塌方,致使空洞内充满泥浆和石块,压力极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比较薄弱的洞壁(一般是靠近沟谷的一面)终因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泥石流自裂口冲出,往低处汹涌奔腾,成灾难,不但冲毁了田园房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在洞壁塌方之后,空洞容积更加扩大,构成了地震的隐患

    怎样预测泥石流呢?按照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尚未具备单项钻探、预测的条件,这项工作看来应该同矿藏地质钻探结合进行。首先,必须深入调查,了解有过泥石流历史的地区的雨量水文特点、地形状况、地质结构,然后结合矿藏普查有计划的钻探,发现地下有空洞,即给钻头装上特制的电子扫描仪,对空洞作扫描测绘:空洞的容积数据,空洞的周壁状况(是石壁型还是土壁型)。如果空洞的周壁属石壁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就极小;如果空洞的容积很大,周壁又属土壁型的,那就可以预告:泥石流将在这里发生。

        然而,依靠地质钻探以发现地下空洞,并非万无一失,因为这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钻得很密集,有的空洞也许就在钻机的近旁而被  漏掉!要完善这种预测,更加准确地发现地下空洞,有待于科学家研  制出精密的地层探测仪,这是笔者无法阐述的技术难题,只能企盼于  电子科学的进展。
6#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08:04 | 只看该作者
澳大利亚跟格陵兰岛为何“骨肉分离”?



       在《地球十二大迷与地震》一文定稿之后不久,报载,科学家发现: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原来是连在一起的。然而,原本连在一起的整块大陆,为什么会“骨肉分离”,各奔南北,天各一方呢?从岩浆定向流动(自东往西流)原理分析,早在预料之中。前文已经说过,由于赤道内出现岩浆“速流沟”,产生南、北中高纬度岩浆往北、往南流动的反应,“高纬度的岩浆往北、往南向低纬度流动的过程中,免不了把南极、北极的万古冰原也牵扯到中、低纬度来,……由手牵扯、挤压、断裂、错位,发生一种类似‘对流’的作用,中、低纬度的一些陆块也会被挤到高纬度去。”——这可说是“有言在先”了。


    不过,有人提出疑问:科学家怎样确定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因为新闻报道非常简单,当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仍能做出两种判断:


        第一、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原来是否连在一起,是通过最富于特色的岩层分析来确认的。


    第二,澳大利亚最富特色的野生动物是袋鼠,如果在格陵兰岛上能找到袋鼠的化石,也可以确定两片陆地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原来连在一起的这块大陆,当初它们的位置在哪里?是怎样被分离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论述陆地、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当初,地球表面一片汪洋,根本不存在所谓陆地或大陆。可以说,如果地球内部岩浆的流速与地球自转速度同步,地球上就永远不会出现陆地或大陆。前面我们已经阐明,地球上的许多“谜”,都与岩浆定向流动和流动时的线速差有关,都是岩浆定向流动的“杰作”。那么,陆地是怎样形成呢?在岩浆自东往西倒流的过程中,由于线速差而在赤道和赤道附近形成“速流沟”,为了“填平”速流沟,南、北中高纬度的岩浆作出往北、往南流动的反应,这样一来,赤道上就出现了三种流向的力的交汇点,这种力的交汇,使得赤道和赤道附近地壳内壁比较凸厚、阻力比较大的地壳被拱起,被抬升,于是形成了最初的陆地。陆地一经形成,这个部位的阻力就越来越大,被抬升的地壳的面积就越来越宽。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堆积现象”。堆积的结果,出现最初的大陆,这就是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原来连在一起的大陆,我们给它重新命名为“澳格大陆”。这坟最古老的大陆,它当初的位置是在赤道上(见示意图十二) 我们再作进一步分析,这块最古老的大陆在赤道上是何种构架呢?应该说,是南北纵向的构架。因为如果是东西横向构架,当它受到来自东面的新生大陆强劲的挤压时,就会整块移往赤道的南侧或北侧,也就是说,只能发生错位。确定了澳格大陆的纵向构架之后,我们再来分析它的地质结构状况。可以如 此判断,造成它“骨肉分离”,各奔南北的根本原因,其地质结构的厚度起了关键的作用。原来,这块澳格大陆,赤道以南、赤道以北较厚,赤道和赤道附近的部位较薄,亦即南、北两头厚,中间薄。这种地质结构虽说先天不足,但澳格大陆在地球上“独领风骚”若干亿年。随着新的堆积现象的出现,新生的美非大陆(即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尚连在一起时的称谓,见《地球十二大迷与地震》)在澳格大陆的正东方逐步崛起。这块新生的大陆,对“老大哥”澳格大陆当然不讲什么“礼貌”,在强大的赤道岩浆流的推动下,其头部只管向澳格大陆的腰部不断的猛挤猛压,(见示意图十三) 经过若干年代之后,终于把澳格大陆较薄的部位(赤道上的部位)拦腰挤断(见示意图十四)。在挤断澳格大陆腰部的瞬间,地球上发生第一次超级强烈地震(当然,在此之前,地球上也曾发生过千百次较轻微的地震,像尼加拉瓜2000年发生过2240次地震那样,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一次地震之后,澳格大陆的腰部出现横向裂沟。由于美非大陆不断往西挤,再经过若干亿年,澳格大陆的横向裂沟便越来越宽,美非大陆凭借赤道岩浆流的推力,终于取而代之,迫使澳格大陆“骨肉分离”,各奔南北(见示意图十五) 再经过若干年代,出现新的堆积,欧亚大陆渐露头角,并一直往西挤去,使得原本已经“骨肉分离”的澳格大陆的北半部竟被挤到了北极圈,成为世界第一大岛(见示意图十六) 尽管这样,澳格大陆并没有“向隅而泣”,它永远有资格向世人宣称:我是老大哥!因岛它有最独特、最值得骄傲的信物:袋鼠!
7#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20:2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几克物质大爆炸形成宇宙”的质疑



    自从美国物理学家格奥尔基(乔治)·盖莫夫创立“兀克物质(近年更具体为3)大爆炸形成宇宙”这一理论之后,关于宇宙的起源,似乎已成定论。

        如今,我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甚至加以否定,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你是什么角色?居然敢于向大科学家提出挑战,岂非笑话!”我坦言:第一,我从来不信邪,在我身上,不存在所谓“中国人的心态”;第二,敢于向“大爆炸”理论提出质疑并加以否定的,不是某个人的地位,而是客观的科学真理,真理,是允许争论的,因为人们只有认识上的先后,没有天生的权威;真理不是某个科学家与生俱来的专利品。如果只许某个大科学家说话,不允许小人物发言,或者只抓住小人物发言中的片言只语加以歪曲,加以否定,那不是科学,而是扼杀科学的科霸作风。

        我之所以对“大爆炸”,理论提出质疑,是因为我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九五三年六月的一天夜间,我被巨大的炸雷声震醒。当时,我萌生了“大爆炸诞生宇宙”的想法,我当时的设想是:混沌之中有一团无比巨大的类似岩浆的热体在旋转,它的周围则是混沌中无以计数的粉尘状冷物质;由于热团飞速旋转,产生无比强大的磁场,使混沌中的粉尘冷物质骤然向它靠拢,于是发生了大爆炸,就像雏鸡啄破了蛋壳,宇宙终于诞生了。然而,经过多年仔细的推敲,反复的推导,我终于否定了自己的观点。

    现在,让我们来揭示“几克物质大爆炸形成宇宙”这一理论的种种漏洞吧


    首先,盖莫夫无法解释,这“几克物质”属于什么样的物质?它能够自行爆炸,而大爆炸是必须具备多种客观条件的。

    其次,“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这“几克物质”是什么生出的?属于什么性质的物质(言之有理的符合物理学原理的)?可以违背物质不灭定律。别说3克物质,即便3吨最高质量的炸药,它大爆炸后,全部回收(如果有庞大的装置),其质量还是3吨。

    第三,“大爆炸”理论违背了时空概念,亦即时空原理。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之所以有空间,是靠“大爆炸”撑开的;宇宙的时间(寿命),是由“大爆炸”的瞬间开始的。如今已成定论的说法是:宇宙的年龄一百二十亿年。如此说来,“大爆炸”就是一百二十亿年开头的第一秒。

        众所周知,构成宇宙的基本因素不外:时间、空间、物质。任何关于宇宙理论的阐述,都不能违背这几种因素的客观规律

    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我们先来论述时间。既然“大爆炸”论者认为,“大爆炸”是宇宙诞生的第一秒,那么请问:“大爆炸”之前,这3克物质的孕育过程,算不算时间!而大爆炸之前,在时间上属于什么状态?回答只能是:停滞状态。停滞状态就是时间!如果我们把最靠近大爆炸的这一段称为停滞状态A,那么,停滞状态A之前就是停滞状态BB之前就是C……这样往后推导,永无止境。最后,我们只能还时间以本来面目:时间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事物,是绝对的。把大爆炸作为宇宙诞生的第一秒,属于谬误。

    再来论述空间。“大爆炸”论者认为,靠大爆炸撑开出宇宙空间。

    现在,我们假定这3克物质存在于某一点上,那么,就必须问:在大爆炸之前,这几克物质的外围是什么?答案不可能是固体,而是空间。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最靠近“3克物质”的这一层空间称为空间A,那么,空间A的外围只能是空间B,空间C,空间D,空间E……如此推导,永无止境,最后,我们也只能还空间以本来面目:空间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事物,它是绝对的。这就证明,空间是原本就有的,并非靠“大爆炸”撑开出来。

      上面,我们已经剥掉了“大爆炸”论述迷惑人的两层外衣,只剩下“物质”这一层了。让我们再来揭开“物质”这一层面纱。为了论述上的方便,我们先撇开“3克物质”,而回到现实的宇宙空间来。我们把宇宙间所有的物质归纳为I(亦即代号为I),那么,是谁产生I?答案可以是II,是谁产生II?答案可以是III,是谁产生III?答案可以是IV,是谁产生IV?答案可以是V……这种推导,是教学上的“根”,物质上的“源”,结果,把世间所有的符号都用尽了,也无法穷其源。我们回过头来,推导那“3克物质”。这“3克物质”,我们也可以称之为a,那么,是谁产生a?答案可以是B,是谁产生B?答案可以是CDef……这样排列下去推导下去,证明物质源的推导,是无穷无尽的

        由于受“大爆炸”理论的影响,连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也认为宇宙是有边缘(亦是有尽头)的。这无疑是关于宇宙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区?这跟“大爆炸”理论的谬误,在认识上有个共同的根源,就是以“地球人概念”来解释宇宙

        什么属于“地球人概念”呢?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们看到的事物,常常是有限的。比方说,一棵小麦,从发芽、成长、开花、结实到死亡,这一生命过程,是有限的;一头牛,从诞生、成长、衰老到死亡,其生命,也总是有限的。又比方,有人认为,外星球如果有智慧生物,其生存条件,应具备类似地球的阳光气温、水、空气……但是,宇宙之大,完全不排除这种可能:即外星球类似人类的智慧生物,它们觉得在300摄氏度的气温条件下,生活得最舒服,而气温降到摄氏35度时,就会感到冷得要命。地球上,在海洋深处的海沟里温度高达摄氏300多度,却有一种红虫在生活,就是佐证。以人类的条件作类比,基于人类对生命的有限过程作依据的认识,以及观察事物形成的“规模”、“范畴”的理念,我们可称之为“地球人概念”。

       “大爆炸”形成宇宙,就是把“几克物质”作为宇宙的起点,按照这种理论,既有起点,就应该有终点,亦即宇宙的边缘。然而,宇宙是根本不存在终点亦即边缘的。我们试将“大爆炸”的中心点作为圆心,然后,以圆规画出一个大圆周图,这条圆周线权当宇宙的边缘,这样,问题就出来了:你必须回答,宇宙边缘的外围是什么?答案不可能是固体层A,固体层B,固体层C……而只能是空间层a,空间层
B
,空间层C……如此推导,以至无穷,这才符合真正的空间概念


      那么,怎样来说明宇宙呢?我们只能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来解释字宙,认识宇宙。毛泽东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同理,没有矛盾就没有宇宙。宇宙是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体,无论从时间、空间、物质等方面加以推导,都是无限的。用有限的“地球人概念”来解释无限的宇宙,终将导致谬误

示意图13.JPG (35.39 KB, 下载次数: 94)

示意图13.JPG
8#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38:46 | 只看该作者
再揭地球十一大谜

笔者曾对友人说:发现岩浆定向流动,即地球内部岩浆自东往西流,等于得到了一把钥匙,依靠它,就能破解许多地球之谜。
    在《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的阐述过程中,实际已经破解了云南大拐弯地形形成之谜;在《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为何“骨肉分离”?》一文中,则附带破解了地球上陆地和大陆形成之谜。也就是说,在《地球十二大迷与地震》、《澳大利亚和格陵兰岛为何“骨肉分离”?》两文中,实际已经破解了十五个地球之谜。



本文还要破解哪些地球之谜呢?这就是:

一、  东非大裂谷跟北美大峡谷为什么是纵向的?
二、  地球的吸引力哪里来?传统说法正确吗?
三、为什么指南针会指南、北?为什么指南针在北半球指南时稍偏西南,而在南半球指北时则稍偏西北?
四、指南针在地球上什么地方会完全失去作用?

五、二十世纪末,丁肇中教授发现,在赤道上(地磁)只有正电,没有负电。这是为什么?
六、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哥伦比亚发生了里氏7.7级地震,为什么很快(十二月二十六日)就发生了印尼苏门答腊岛9.9级大地震,并爆发了向正西方向推进数千公里的大海啸?
七、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印尼大地震大海啸发生之后,一些西欧科学家预测大海啸将袭击英伦三岛和美国西部地区,这种预测为什么是错误的?
八、据历史记载,长江短暂断流曾有两次:一次是元朝至正二年八月初八(公元1342),江苏省泰兴县通航段长江水一夜之间忽然枯竭见底,沿江居民纷纷下江拾取江中遗物。次日,江潮骤然而至,溺死的人甚多;另一次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三日下午四时许,长江断流奇观再一次出现于江苏泰兴县。当天,天色苍黄,江水突然断流,江上航船搁浅,两个小时后,江水突然汹涌而下,人们听到水的响声后,争相奔向岸上,幸好未发生伤人事故。这种奇观是怎样发生的?
九、在地球上,对于地震的生物敏感度;人类排名第几?
十、地声是怎么回事?
十一、北美大陆是怎样自欧亚大陆分裂出去的?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提出的问题,有的在过去不是已经作了定论吗?比如地球吸引力的问题,指南针指南、北问题……然而,科学的发现,不是也常常推翻前人所下的结论吗?德国科学家魏格聂尔发现陆地漂移,即南美大陆是自非洲大陆分裂漂浮过去的。科学家们都承认这种推断是对的,可是,陆地为什么会漂移?魏格聂尔本人提出矿层滑动说,不久就被推翻了;后来,又有海底扩张说、潮汐说等,也都被推翻了:因为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物理力学的依据。笔者发现岩浆自~东往西倒流的奥秘之后,物理力学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在人类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岩浆是老大,地壳则是老二。因为岩浆推动地壳自东往西作整体运动,不论你住在哪片陆块上,这些陆块都是相对稳定的。当代,有些人作高楼竞赛,动辄盖数百层的高楼,从长远看,这是危险的。
现在,让笔者对上述的各个问题逐一阐述吧:
其一,学过一点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在非洲,有一条东非大裂谷,其走向是南北亦即纵向的。若干亿年前,东非并未出现大裂谷;但是,地壳的厚薄总是不均的,原先大裂谷的西面较厚,东面则较薄,在赤道岩浆流(往西流)的推抹之下,厚薄的交界处发生断裂(当时曾经发生超级大地震),岩浆是往西推抹的,所以断裂带就呈纵向。当初,裂谷很深,但是经过若干亿年之后:裂谷渐渐被泥沙填充,才呈现出目前的景观。


也许有人会问:东非大裂谷是赤道岩浆流的杰作,但北美的地理位置并不在赤道上,却怎么形成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呢?笔者在《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中已经阐述,往西流动的岩浆推动地壳作整体运动时,因地壳的厚薄极不均匀,所以就常常发生牵扯、挤压、断裂、移位等现象。太平洋北面有深海域,也就是说太平洋板块的北面地壳较薄,当地壳作整体运动时,北美洲的西面,即太平洋板块北部发生断裂,北美大陆马上受到牵扯,往西牵扯的结果是北美大陆发纵向断裂(当时必然发生超级大地震)。当然,断裂的程度较东非大裂谷稍轻,后来,经过多年泥沙的堆积,就成了目前大峡谷的地貌。

  其二,地球的吸引力哪里来呢?记得念高小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按照地理课本上的示意插图,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圆圈,说,这就是地球,再在其中画一个较小的圆圈,并在大圆圈和较小圆圈之间画上密密的斜线,说,这就是地壳。接下来,又在较小圆圈之内,再画上  一个更小的圆圈,并拿粉笔重重的涂抹说,这就是圆圆的地心,因为最重的物质都集中到地心里,地球在旋转,这个像蛋黄一样的地心,就产生了吸引力。至于指南针为什么指南指北?老师解释说,因为南北两极,都有很强的磁场,所以指南针就指向南、北。
老实说,如果笔者不教中学地理课,不对诸多的地形现象、地质现象、地质年代现象、陆地漂移现象等作综合分析和思考,不发现岩浆的运动规律,这一辈子,就会对传统的地理教科书上的理论深信不疑。
然而,在发现了岩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作深入的研究,终于明白,地球内部,并不存在像蛋黄似的地核,南、北两极,也并不存在极强大的磁场。在《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中,为了说明整个地壳自东往西作整体运动,笔者曾作了一个假设:自南往北,有一条巨大的固体轴……而实际上,地球内部,却真正自南极到北极,贯穿着一条岩浆液体轴。可以作一个最简单的实验:在一个透明的圆筒形容器里注满水,当我们以木片迫使圆筒内的水朝固定的方向流动时,就会发现,圆筒的中心出现一条液体轴。同样道理,当岩浆自东往西倒流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岩浆液体轴。因为烫热的岩浆液体轴不断地自东往西旋转,就自然产生强大的磁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地球的吸引力,就是来自旋转的岩浆液体轴。

其三,正因为岩浆液体轴是在不断地旋转,就自然而然产生一条自南往北的岩浆轴的中心线,这条线,就是磁力线(见示意图十七) 这也令我们悟出,为什么磁力线总是呈切割线式的。正是这条磁力线,令指南针指向南北。在这里,有人会提出:磁力线是正指南北的,为什么指南针在北半球时,指针会稍偏西南,而在南半球时,会稍偏西北?请参看“示意图三”:因为北半球的表层岩浆往稍偏西南的方向涌向“速流沟”,指南针受它的影响,所以稍偏西南;而在南半球,表层岩浆则往偏西北的方向流向“速流沟”,受这种流势的影响,所以指南针的指针稍偏西北。在赤道上,指南针则正指南北。
  弄清了地球的吸引力哪里来的原理和指南针的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南北两极,根本不存在所谓“强大磁场”。不但不存在强大磁场,相反的,由于线速差,在南极圈中心点,岩浆的旋转速度较慢,引力探测仪到了南极圈的中心点,还会发现,中心点上地球的吸引力是最弱的。在北极圈的中心,情况也是一样。
其四、指南针在地球上什么地方会完全失去作用?
人到了南极圈的中心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在这个准确的中心点上,指南针完全失去作用,不但完全失去作用,其指针,因受岩浆中心轴旋转方向的影响,还会呈反时针摆动。(参看示意图十八) 人到了北极圈的中心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指南针完全失去作用,不但失去作用,因受岩浆中心轴旋转方向的影响,指针会呈顺时针摆动,(见示意图十九)      
其五、二十世纪末,丁肇中教授发现:在赤道上,(地磁)只有正电,没有负电。这是为什么?

上面我们已经阐明,地球的吸引力来自不断旋转的岩浆液体轴,而地磁,在北半球是既有正电,又有负电。正电,当然来自朝正西方向旋转的岩浆液体轴;而负电呢?这就是来自表层岩浆往南(稍偏西南)流动的力。在南半球,情况也完全一样。可是,在赤道上,(地磁)为什么只有正电而没有负电呢?在《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中,我们已经阐明:在赤道(和赤道附近)上,岩浆的流速是最快的,流势是最强的,也就是说,在赤道上,岩替的流向和流势都是单一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赤道地磁的正电来自向西旋转的岩浆液体轴,当然也就是单一的。因此,只有正电。也许有人会问:在南半球,不是有有一股(表层)岩浆往北(稍偏西北)涌流吗?它能不产生“负”作用吗?别忘了,在北半球,也有表层岩浆往南(稍偏西南)涌流(如示意图三所示) 这样一来,就有了两个“负电”。然而,南北两个“负”,其性质是相同的,也就形成“同性相斥”,而不起到“负”的作用了。
9#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41:31 | 只看该作者
一份沉重的资料

                ——东南亚大海啸是怎么回事?

       首先说说与“资料”有关的一些事。

     《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曾寄给某专业刊物,结果,该刊以“论文缺乏资料”,为由退回原稿。其实,笔者在撰写论文之初,就已考虑到“论文缺乏资料”的问题,所以在论文之前写了题记,引用了“地是圆球形的”这句话,说明客观真理即使“缺乏资料”,也仍然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叉考虑到“只认真理不认人”的时代尚未到来,所以又写了“世间存在偏见,真理的探索往往遭受挫折”这句感言。

    本来,地球物理学、地震学资料(不含错误的、牵强附会的地球物理学、地震学理论的所谓资料)的出现,往往以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为机序,而人生不过百年,能看到活生生的事实,准确的“资料”出现的机会,实在太少太少!

    万万没有想到,一份沉重的资料,竟于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及其以后几天,呈到了《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面前!说是沉重的资料,因为这份资料是以二十三万多条生命为代价的,是以人类的悲哀为代价的。

    印尼大地震之前,哥伦比亚发生七点七级地震。只相隔几天,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就发生了九点九级大地震,并同时爆发了朝正西方向涌流的大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时,笔者密切注意传统的地球物理学、地震学家是怎样解释东南亚大海啸的。十二月十七日晚上,笔者收看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听到一位地震学专家这样解释:由于苏门答腊大地震时地层发生断裂(当时有示意图显示)释放能量,所以发生海啸……但到二十八日晚上,就解释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释放能量,为什么单单朝正西方释放?而且释放了几天,释放了几千公里,直达非洲大陆东岸?

    笔者早在《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中阐明:朝正西方向奔流的赤道岩浆流,其势无比强大,曾“制造”了十多个地质年代。这一次,由于大西洋板块向西推移、挤压,太平洋板块也就 相应向西推进。苏门答腊岛正处于太平洋板块的临界点,当太平洋板块向西方向推进时,此处地壳承受不了强大的压力而发生大断裂,此时,向正西方向奔流的赤道岩浆流立即自裂口冒出海底,并在主流岩浆的压力下继续向西奔流,直到裂口弥合时方止(裂口弥合的机制是太平洋板块继续向西推进)。冒出海底并向西奔流的岩浆,推动海水朝着正西方向涌流,造成了几千公里的大海啸。当地震裂口弥合时,冒出海底的岩浆失去了赤道岩浆的推动力,立即停止奔流,海啸也就很快停止。而海啸经过的地区,海底自然留下新的岩浆凝结物;新的岩浆凝结物垫高了海底,必然造成海啸受灾地区的海平面有所增高(海平面提高这件事,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晚,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节目曾作过简单的报道)。

    从这次东南亚大海啸的流速可以推测:赤道(及赤道附近)岩浆流的原流速约为0.35公里/秒,奔流的岩浆冒出海底之后,由于直接受到地球自转反推力的影响,加速至0.40公里/秒。如此高速的海啸,一般的建筑物是难以抵挡的。

    东南亚大海啸告诉人们:客观真理是无情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地球内部的岩浆,就是向西倒流!



2005105
10#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44:42 | 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的失态

·张    桂·


    这里说的“失态”,并非说,某位科学家衣装不整,蓬首垢面,有损形象;也不是说,某位科学家酒后狂呼乱叫,口出污言秽语,有失体统。而是说,身为科学家者,居然作出违背科学原理的判断,提出违反科学原理的建议和设想。

    据《齐鲁晚报》报道:《美太空总署发狂想,欲将地球推离太阳》(2001622  南宁日报第3)。因报道文字不多,现转录如下:

    面对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一离太阳远一点,借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的。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通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较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把部分引力能量传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近木星或土星,从它们处得到能量,在回程飞临地球时,把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周而复始,地球就能一点一点地向凉爽处飞去。

    短期而言,这的确是解决地球温室效应的_-个方法。另外,太阳在10亿年后就会开始变热,如果不想办法。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将被炽热的烈日烤死。科学家相信,这方法能令地球的寿命增加60亿年,即增至两倍。但是,这个构思也有令人疑虑的地方。首先,科学家必须小心计算小行星飞向地球的轨道,因为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小
行星撞击地球'’的天劫。此外,地球轨道若有改,月球极有可可能脱离地球,令地球气候急剧改变


    读完这则报道,稍有科学头脑的人,定会忍俊不禁!定会提出一些严肃的、常识性的问题,叫一些科学家张口结舌!
第一问:劳克林博士们认为,地球变热是因为地球离太阳太近,要把地球“推往”,离太阳远一点的地方。可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  代以前,并未出现地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是否当时地球离太阳比较远呢?

    第二问:太阳系之中,有哪一个行星的能量超过太阳?按照劳克林博士们的说法,就是木星和土星。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木星或土星,就该“另立门户”,为什么还要绕着太阳运转?
  
          第三问:劳克林等美国科学家们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就等于在它们身上安装了传感器,可以遥控它们,随心所欲地指挥它们吗?如果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真有这种本领,为什么去年美国一颗小小的太空探测器遥控失灵,当它返回地球时,美国科学家想尽各种办法,动用了各种  技术力量,想让它“软着陆”,结果竞失败呢?它深深地扎进泥土里,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第四问:“武侠传功”能够运用到科学上吗?啥叫“武侠传功”?人们看武侠影视时,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武侠弟子失去了“内功”,他的老师傅叫他端坐于前,双掌压到他的背上,做出努力“传功”的样子:只见老师傅双掌冒出股股白烟,徒弟“接”了“功”,“内功”也就恢复了。如今,这种“方法”竞运用到科学上来了:你看,劳克林博士们能在引导(亦即遥控)彗星飞近木星的同时,又能指挥木星或土星把引力能量“传”给彗星,这跟“武侠传功”多么相似啊!可是,假定木星或土星真有超过太阳的引力能量,它们能像“武侠传功”那样传给彗星吗?彗星能不被木星或土星吸引住而无法脱身吗?劳克林博士等科学家能把彗星从木星或土星那里强拉回来,这种遥控力岂不比木星或土星的引力能量还要强大?

    第五问:在太阳系之中,彗星算老几?根据中国古籍记载,公元前613年,彗星曾经飞临地球。当时,只是增加了一些迷信的传说,它并未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实际上,在太阳系之中,彗星不过是个虚胖的花花公子!现在,劳克林等科学家居然要利用这个花花公子来改造太阳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为什么说这是改造太阳系之举?因为地球的现行轨道,是太阳系的“精心安排”,这是宇宙级的大自然的规律,要改变这种规律,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有人往上拉自己的头发,高喊要离开地球而去!

    第六问:假定劳克林博士们真有遥控彗星(或小行星)的能力,“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这是给地球带来福祉,还是给地球带来灾难?常识告诉我们,地球的现行自转速度为0.463公里/秒,也就是说,这种速度适合于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可是,劳克林博士们却要引导彗星“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速度加快多少呢?劳克林博士们的“高度准确计算”我们不得而知,但要使地球脱离原轨道,至少增速至四倍吧,那就是把地球的现行自转速度增至1.85公里/秒,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地球自转速度加快至四倍,由于惯性的作用,陆地上所有的人及各种大型动物。都被抛入高空(在室内的则冲向天花板),然后摔到地面而粉身碎骨,各种建筑物倒塌殆尽,更要命的是,地球加速自转,就会引发全球性超级狂风,引发超级海啸;岩浆流速加快,则引发全球性超级大地震,所有陆地全部被海水淹没……中国有句成语叫“翻江倒海”,那是形容词,但到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真实的一幕!就连较大型的鱼类也都因此遭殃!

    第七问:为什么劳克林博士们随意开出一张令人发笑的“支票”?劳克林博士们说,太阳在10亿年后就会开始变热,这表明它开始走下坡路,开始“炭化”的过程。太阳是太阳系的主体,它变热了,绕太阳运行的各个行星都在劫难逃,唯独依靠太阳“活命”的地球反而“越活越年轻”吗?

    许多常识性的道理,成名赫赫的劳克林博士们难道不懂吗?非也。他们之所以作出上述那些错误的判断,提出上述那些错误的设想,是为了否定《京都议定书》;原来,人类向大气层排放大量废气,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成胁一这是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共识:《京都议定书》要求各国采取措施,逐步控制直至消除废气的排放,劳克林博士们却出来大放厥词,信口雌黄,以混淆视听!可见,科学一旦与政治挂钩,为政治服务,就会分文不值!

    最近(20066月初),又有科学家提出“北极曾经是热带”,“地球曾经变暖”的论调。信口开河是容易的,但是,言之灼灼却是不容易的。

    你说“北极曾经是热带”,那么,相对应,南极当然也就曾经是热带;进一步,你就必须证实现在的热带曾经是寒带(现今的热带上曾出现冰河时代,对此,笔者于前篇破解此谜);再进一步,你就必须阐述地球转变自转角度的机理。这可能吗?笔者可以肯定地说:不能!原来,“地球曾经变暖”,才是这些科学家急于要说出的话!你看,既然“地球曾经变暖”,那么,如今的地球变暖就是正常的,就不是人类排放废气引起的,《京都议定书》也就是多余的了。还是科学为政治服务那一套!

    无独有偶。前年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五位俄罗斯科学家向俄政府提出了摧毁月球的建议。他们认为,自然灾害是月球惹的祸。其中物理学家克鲁因斯基说:“消灭月球,人类就消灭了饥饿,消灭了地球上许多灾难与痛苦。”而且,“摧毁月球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在俄罗斯的<联盟>型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的核弹头,然后将它们射向月球即可。”

    先不说俄罗斯这五位科学家把人类的灾难和痛苦主要归咎于自然灾害,却避而不说人类自身造成的最主要的灾难和痛苦(如阶级分化、贫富悬殊、强权政治引发的各种战争等等)是多么片面,仅就科学而论,这些科学家提出的计划,也是极端荒谬,万分危险的!

    笔者并不怀疑人类摧毁月球的能力。问题是,摧毁月球之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人们是绝对不能回避的。多数人目睹拔河比赛的场面:比赛开始,只见强势的一队步子逐渐挪向后方,弱势的一队脚板逐渐向中心线挪位。此时,弱势的一队如果故意在三分之一秒内突然集体松手,强势的一队就会猛然集体往后摔倒,负责“摆尾”的人还会因此负伤(这种违规事件曾经发生过)。正常的比赛,不论强队或弱队,能够保持平衡而不倒地,靠的是拉力的延续和逐渐消失。以引力来说,地球属于强势,月球属于弱势,但它们能够保持平衡,这是太阳系“老天爷”的“精心安排”,是大自然的杰作。如今,狂妄的人类竟拿平日用以耀武扬威的核弹来摧毁月球!在月球被摧毁的瞬间,地球突然失去了月球的引力,定会猛然往“后”倒!因为往“后”倒的力,超过了自转的力,地球就会在短时间内停止自转,比如在10秒钟内停止自转吧,由于惯性的作用,陆地上的人类和各种大型动物都“飞”上高空(在屋内都毫无例外地撞上天花板),然后一个个都到上帝那里报到,上了“天堂”,这一来,人类就彻底“幸福”啦!

    也许,主张摧毁月球的科学家硬说,月球被摧毁之后,地球不会出现短时间内停止自转的情况。那么,接着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却是不可避免的:地球和月球相互依存,地球月球的自转速度都相互制约。把月球摧毁了,地球“摆脱”了月球的“拖累”,突然“轻松”起来,它的自转速度就会明显加快。这样,灾难立即降临:本来就不平静的海洋,地球自转速度一加快,就会引发全球性大海啸,全球性超极大地震,各个洲全部被海水淹没,人类就没有幸存者!

    假定上述两种灾难都不存在,那么紧接着就出现第三个问题:月球被摧毁之后,就变成碎块,成为月球垃圾;由于太阳系里没有负清除垃圾的“黑洞”,数以亿吨计的月球垃圾就会绕着地球游荡。月球“生前”是最亲近地球的,经过若干年代之后,月球垃圾就会“魂归故里”。不过,当时地球上已经没有人类存在,对月球垃圾,地球也就“笑纳”了!

    有一把年纪的人都还记得,斯大林一生写了许多书,多为他的独裁统治辩解;但他有一句话,却是绝对真理。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斯大林说了这样一句话:人们只能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而绝对不能创造规律;比如水往低处流,这是规律,你不能创造出相反的规律来。可是,上述这些科学家,却要“创造”出“规律”来,这是多么可笑的失态!
其实,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是非常渺小的。《红楼梦》里贾宝玉要参详,林黛玉用禅语逼问题他:“你从何处来?……”贾宝玉顿时语塞。细想,语塞的何止一个贾宝玉!让那些目中无人的科学家来解答,纵然千载,也未必能拿出答案来。他们之中,有谁能够否认本身(当然也包括笔者和别人)就是大自然极为精妙、复杂而又符合科学原理的设计!人类绞尽脑汁,一遍又一遍修改设计图,制造出一种器械,就沾沾自喜;大自然不费一张图纸,就能创造万物!近年来,科学家破解了数以万计的人类基因,就飘飘然,就有人想到搞基因战!但是,人类能够像生产机器零件那样生产基因吗!当然不能!
   
    由于人类的自私、贪婪、狂妄,大自然已经并且正在遭受很大的破坏。岂止大气层遭受严重污染,就连人类站立的地方,赖以生产活命的土地,也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电子垃圾、塑料垃圾以及各种生活垃圾的污染;人类赖以交通和补充食物的海洋,也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污染;外层空间,则受到众多的各类卫星和卫星残片的干扰和污染,并进一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虽然人类屡屡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并未收到醍醐灌顶之效。最具讽剌意味的是艾滋病:艾滋病毒本寄生于非洲猴子身上,但猴子并不患艾滋病,倒是贪婪的人类捕杀猴子,结果得了艾滋病,弄得全球人心惶惶,谈“艾”色变。这就表明,艾滋病毒是大自然赋予弱小猴子的“自卫武器”,人类触犯了“天条”,结果遭到了惩罚!
前些年,有科学家提出导致人类灭绝的十大因素,如灭绝于外星体撞击地球、灭绝于伽马射线、灭绝于超新呈爆炸、被第二代机器人所取代(这是令人喷饭的因素!人类竞能制造出会生儿育女的机器人来,真不简单啊!)等等,但是,最具体而又最容易出现的因素却未提及,遮个因素就是:人类自取灭亡!
在地球上,人类作为“文明的动物”,杀害同类的手段却最残忍,数额却最巨大。这些年来,除开核弹;还制造出什么贫铀弹呀,穿透弹呀集束炸弹呀,甚至要造出将对方一次性杀绝的激光武器来!面对这种现实,你能说话吗!不能!人家是鹰派啊!然而,大自然却不管你是啥派!只要人类自私、贪婪的劣性不改,只要人类对大自然资源进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掠夺和破坏不停止,“自取灭亡”的危险就将永远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自然既能够创造人,当然也能够“收拾”人。对于人类来说,怕就怕,“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面对种种科学狂人,人们最终只能提出如此忠告:

    别失态,放老实点!





2006611
11#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45:18 | 只看该作者
   



    兼任中学地理课的机缘,促使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地球内部岩浆的运动规律。经过综合研究,终于发现岩浆自东往西倒流:并根据线速差的原理,确定赤道和赤道附近存在“速流沟”;又根据液体的特性一不“允许”沟存在而作出“填平”的反应,推断南北中、高纬度的岩浆,会涌向“速流沟”,形成要“填平”速流沟,却永远也“填”不平的循环态势。
    岩浆向西定向流动,必然引起板块推进,由于表层岩浆流向的不完全一致,引起板块牵扯、挤压,加上地壳厚薄不均,容易断裂,因此就发生地震。根据这个原理,我于一九八九年写了第一篇短文:《试论中国的地震机理一兼谈泥石流的成因及其预测方法》。文章寄给某专业机构。不久,收到一位研究人员的回信,大意说,我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非常佩服你的想象力。

    不幸,一九九七年初,我失去了小儿子!沉重的悲痛,巨大的心灵创伤,把我击倒。是王有亮医生和老战友覃启昌同志以及许多友人给我精神上的慰勉和支持,才使我渐渐复苏。直至一九九八年三月,经过反复的思考和酝酿,才写成《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一文。这篇解谜论文的最初读者是我的一位学生刘凌峰和王有亮医生。王医生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兰州化工学校。他读过论文以后认为岩浆定向流动引发地球一系列问题这种观点,符合地球内部运动的实际情况。他把论文带给他的岳父、著名画家罗鼎华先生;罗先生看后认为说理清楚,逸俗易懂,就给论文题词:“勇探地球奥秘,敢攀科学高峰。”   OO一年五月,我将上述解谜论文印成小册子,寄给各省地震局和一部分大学图书馆。结果,只收到极少数学校的回信。这本在意料之中,因为,“人微言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000年至今,我的主要任务是相继带两个小孙子。这期间,我断断续续写《再揭地球十一大谜》这篇文章。至此,几篇解谜文章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地球二十五大谜与地震》这本小册子。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为什么把《科学家的失态》这篇文章收入小册子呢?这是因为,这些年来,一些科学家喜欢吹科学泡泡。这些科学泡泡虽然不能改变伟大的大自然,但它起到混淆是非,愚弄世人的作用。如果他们的计划真的成为现实,那肯定会爆发全球性超级大地震。吹科学泡泡的思想基础是“人类万能论”,而恰恰是“人类万能”的思想,导致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大自然要“修理”人类,易如反掌

      《关于“几克物质大爆炸形成宇宙”的质疑》一文,初稿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后于二000年三月再次修改定稿。现收入《也球二十五大谜与地震》。这是关于宇宙论的发言方式。

    直到最近几年,我看到一些资料,才知道,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即宇宙是无限的主张,比欧洲十六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的理论早一千多年。但因缺乏资料,不知道上述这两位科学家是怎样推导,才提出“宇宙无限”。的理论。我是通过对时间、空间、物质的推导,得出“宇宙无限”这个结论的。
    “大爆炸”论风靡全球,为了圆“大爆炸”论之说,“宇宙膨胀” 论应运而生,而最先“发现”宇宙“膨胀”的,是一位前苏联宇航员。其实,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像一粒细沙,宇航员离开地球几百公里,就能感知宇宙在膨胀吗?你硬说宇宙膨胀,就必须阐明宇宙的中心点在哪里,然后才能“测”出宇宙的边缘线离中心点越来越远。其实,产生“膨胀”这种错觉,是因为宇航员离开地球之后,在失重的情况下,产生离心感。应该说,宇宙各个星系,每时每刻都在作基本有规律的运动,这才是人类观察太阳系有规律的运转应得到的启示。

张桂

2 0 081 02 1


    作者通讯处:中国广西上林县桥贤中学

    邮政编码530511

Name

zhallggui


horne Addres s
Qiaox Jan Middle school of Shangl j n guangxi


Chi na


Po S t Code
530511

附录文章三篇
人类万能吗?

张桂


    相对于大自然来说,人类是非常渺小的。大自然不费一张图纸,就能创造万物,各种动植物,都是大自然极为精妙、复杂而又符合科学原理的设计。人类是大自然设计的“机器人”。如果人类缺乏自知之明,肆意破坏大自然,必遭祸殃,甚至灭顶之灾!

——上面这段话,是笔者应某文化单位之约写的几则言论中的一则,概括了笔者的大自然观,道出了一种“危言”。

    当人类还是“自然人”的时代,对大自然是相当敬畏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兴起,人类渐渐:忘乎所以,渐渐傲视造物。

    工业发展本是好事,但由于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许多自然资源遭到掠夺性破坏。其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广大森林遭到肆意砍伐就是最明显的事例。有的被划为幽家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带,如亚马孙原始森林带,正不断遭遇盗伐的厄运。在广西,某座大山原本森林茂密,原生林涵养了多处水源,山上溪流四季不断,可是,却有“经济能人”发威,把茂密的原生林砍掉,种上所谓“速生经济林”,结果每到秋冬,山泉无声,山溪断流!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森林是净化空气的主力军;森林能够创造小气候,缓解水旱天灾,难怪有识之士把森林称为“地球卫士”。

    如今,地球变暖,全球响彻“减排”的呼声。“减排”固然重要,但卫护森林的举措能无视吗?由于人为破坏,山火肆虐,地球上森林面积正以每年十万甚至几十万公顷的幅度在速减。究其根源,与“人类万能”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二十世纪末叶以来,在“经济建设”的名义下,破坏大自然的蠢举比比皆是。许多大好的山体,被取石者狂轰滥炸,原生林被毁掉,弄得面目全非。遇上大暴雨,难免上演山体滑坡、山毁人亡的悲剧!某县一老板跟权力联手,便大模大样地在地区级风景区炸山取石(该风景区曾令徐霞客留连忘返,赞叹不已),此举非但未受到任何指责,最终,该老板还被权力授予“重大贡献奖”!这就是破坏大自然有功!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科学家便名正言顺地把“人类万能”的旗帜高高举起。其中首先发难、最抢眼的是瑞士科学家。据2007年《都市消费报》第971期报道:瑞士科学家提出计划,八年内制造出“人类大脑”。也就是说,雄心勃勃的瑞士科学家,要在2015年完成此项计划。对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物理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孙久荣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大脑内有两种细胞:负责信息传导的神经元细胞和辅助信息传导的胶质细胞。人脑内神经元细胞有一万亿多个,而胶质神经细胞又是神经元细胞个数的几十倍。如此多的细胞要重造,是相当困难的。连接这数以十亿计的神经元和神经之间的突触就更多。而且这些起桥梁作用的突触是随着人的学习、记忆终生可变的……”最后,孙教授说:“人类能在短期之内弄明白意识产生的科学原理就是伟大的成就了。‘复制’人类大脑,其路漫漫。”对于这则报道,笔者评论上曰:人脑细胞是活的,入类不能像制造机器零件—样造出活的细胞来!

    没多久,就有一位美国科学家透露信息:只差一步,就能制造出一种生物来。

    果然,2010522日,《参考消息》转载英国《泰语士报》网站521日文章。题为: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人造生命。

    报道说,负责绘制人类基冈图谱的生物学家克雷格、问特尔昨天宣布,第一个完全由人造基因指令控制的细胞已经制造成功。

    根据报道,文特尔的“人造基因组被植入一个亲属细菌(山羊支原体)。这样一来,由它‘重启’的细胞就受控于合成基因组,变成了另一个物体。自那之后,这个细胞,已经分裂了超过十亿次。”

    报道中说的“人造基因组被植入一个亲属细菌(山羊支原体)”已经令人生疑,更重要的是,“这个细胞已经分裂了超过十亿次”这个关键内容。人们知道,细胞分裂,意味着细胞的几何增殖。别说十亿次,就算五千万次数目也是可观的,为什么不拿出该细胞分裂五千万次或一亿次的照片来?这不是有意“忽悠”世人吗?

    记得笔者在报上看到欧洲科学家克隆出……一头小牛的新闻时,曾写下一则感言:

    克隆术的成功,只是表明了动物细胞具有胚胎结构的精妙性、新陈代谢的复杂性和生命活力的顽强性。如果有入以为人类能够人工合成具有此“三性”的细胞,最终将把科学引入歧途。

    其实,任何科学,都跳不过自然规律这座“五指山”。面对像“人造大脑”、“人造生命”这样的爆炸性新闻,笔者显得非常平静,只想说出两句话作为本文的尾声:

    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不能创造、仿制或模拟的。人类并非万能!


                                                                  2010724
12#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3 19:46:48 | 只看该作者
“大爆炸”论该休矣


张桂


    笔者在《关于“几克物质大爆炸形成宇宙”的质疑》一文中,已经从时间、空间、物质三个方面阐述了宇宙无限的本质,批驳了“大爆炸"论的荒谬论点。然而,笔者不是名人,在拜倒于名人脚下的报刊上根本没有发言权!几年前,有个文化单位向笔者征集“名人名言”稿,笔者虽非名人,但为了应酬,写了几则,均被采用,其中一则曰:

    重名轻实,是世人的通病,真理的大敌,人类的悲哀!某些宇宙论的伪科学,正是在赫赫威名之下,招摇过市的。
未曾想到,这些年来,“大爆炸”论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愈演愈烈,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大概“大爆炸”论者也意识到,不具备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那三克物质“想”爆炸就爆炸,实在难圆其说,前些年,就有一位科学家提出,给那三克物质施加多少多少的压力,它就会大爆炸。此论一出,真够热闹!就有欧洲一批科学家制造了四台世界上最大的、价值三十八亿美元的强子对撞机,要在距离二十七公里的隧道上实施对撞,模拟宇宙大爆炸;为了记录这次对撞效果,还制造了四台据说每秒钟能计算四亿次的计算机,其作派之高昂,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

    其实,在那些科学家宣扬以对撞机模拟宇宙大爆炸之时,欧洲有识之士就指出:对撞机什么也不会撞出来。
看来,是物理学、化学太发达了,使得一些科学家竟变为蠢材!那三克物质,给对撞就能发生大爆炸,不对撞就不能发生大爆炸,那么请问:当初,谁帮宇宙制造对撞机?那三克物质大爆炸,就能炸出一个宇宙来,按照这个比例,你们在地球上模拟宇宙大爆炸,岂不是把地球炸成粉末!

    幸好,对撞机对撞之时,并未发生什么大爆炸,更未产生什么“黑洞”,倒是得出这个“数据”,那个“证据”来。比巫婆口中念出的神还要神千万倍!

    “大爆炸”论者一味强调的是空间。第一次大爆炸,炸出一个宇宙空间来;据他们说,后来,宇宙还有多次自动膨胀。手中拿着物理学,却说出反物理学的话来。物理常识告诉我们,物体膨胀是需要动力、需要能量的。你们说宇宙自动膨胀,什么是其动力,什么是其能量呢?那三克物质第一次大爆炸能炸出一个宇宙空间,其能量已经不可思议,它怎么还能多次产生能量呢?

    “大爆炸”论者总是闭口不谈物质。无比庞大的星系,难以计数的星体,大爆炸后是怎样形成的?那三克物质大爆炸后变成粉末,这些粉末怎样跟别的粒子、量子相结合,变成星体、星系呢?对此,“大爆炸”论者讳莫如深!

    笔者认为,任何有限的事物,都是经不起稀释的。比如说,你拿三克眼镜蛇胆液倒入太平洋中,就说,如今,太平洋的水已经变成蛇胆液啦!这不是闹天大的笑话吗?又比如说,光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秒,你根据这个长度,把一秒钟分成几万亿微秒,以此来说明时间的精密度和无限分割性,会有人赞赏并认为有意义吗?那三克物质大爆炸之后,无论变成怎样的微粒,要跟别的粒子、量子相结合而成为星体、星系是不可能的。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时间、空间、物质,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大爆炸”论者既然论宇宙的诞生,为什么避开那三克物质的形成过程?

    笔者在《关于“几克物质大爆炸形成宇宙”的质疑》一文中,回忆一九五三年六月的一天夜里,因被炸雷声震醒而萌生大爆炸形成宇宙的构想。较  详细的思路是:一团无比巨大、类似岩浆的热团在飞速旋转(可以解释为新生事物诞生前的萌动),外围是广漠的粉尘状冷物质(可以解释为混沌未开),热团飞速旋转,产生强大磁场,使冷物体被吸引而突然靠拢,便发生大爆炸,热团向四周飞溅,形成各种星体……如果当时笔者是大名人,这种“大爆炸”论也许早就谬种流传!后来,笔者是怎样推导,最终推翻了“大爆炸”的设想呢?推导的内容是:大爆炸时小热团向四周飞溅,变为星体,可以解释物质的问题了;可是,大爆炸日寸小热团向四周飞溅,其射线是直线,后来怎样转变为弧线而有规律的运动、像太阳系的运动呢?无法阐述。于是,笔者否定了自己的设想,亦即“大爆炸”诞生宇宙的观点。反观格奥尔基(乔治)·盖莫夫的“大爆炸”论,他能够迥避上述这种推导吗?

    “大爆炸”论者无法自圆其说,只好故弄玄虚,以糊弄世人。请看(2008)美联社910以《最大对撞机成功完成首次实验》为题的报道道中的一段话吧:

       CERN(笔者转注:即欧洲核研究组织)的系列实验可能会揭示有关“暗物质”、反物质以及空间与时间的隐蔽维度的更多情况。它也可能会找到一种假想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科学家们认为,希格斯玻色子给所有其他粒子提供了质量,因此在宇宙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读罢这段“美文”,头脑清醒的人也差不多变为糊涂虫啦!奉劝这些科学家,珍惜自己的赫赫威名,回到诚实酌坐标上来吧!
       “大爆炸”论,该休矣!




201 0
7l 9



怪!9.9级变6.8级

张 桂


    笔者在《再揭地球十一大谜》一文中,在揭示2004l 226印尼苏门答腊岛99级大地震并引发几千公里大海啸之谜以后,写下这样一段话:

    令关心科学的人们纳闷的是:人类史上如此重大的地质灾害发生之后,为什么没看到任何国家派专家或科学考察船到受灾地区作实地考察,如实告诉人们,为什么受海啸之灾的地区海平面会提高?这实在耐人寻味啊!

    科学应该是最无私的,但它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因为科学最怕的是事实。.如果你创立了某种理论,某种学说,最终被事实所推翻,你只能老老实实承认错误,而不能保持沉默,因为科学家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是:诚实!

    大凡关心世界大事的人,都记忆犹新:2004年苏门答腊岛大地震发生之时,定为里氏9.9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地震部门、任何一位地震专家提出异议。但为什么不派专家、不派科学考察船到受灾地区作实地考察呢?说白了,是因为传统的亦即现行的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无法解释印尼大地震的独特现象:海啸,只向正西方向推进,并推进约五千多公里,受海啸之灾的地区,海平面都提高了。

    不到受灾地区作实地考察,这种反常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科学家队伍中,缺少勇手面对实际的人。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给予他()们崇高的荣誉和优厚的待遇,致使某些人的眼睛,已经从正常的部位移到了头顶!更恶劣的,他()们认为,他()们解释不了的地质灾难,世界上也一定没别的人能够解释!

    实际上,印尼苏门答腊大地震,恰恰证明了笔者关于岩浆定向流动(自东往西流)的理论是正确的。经过综合研究,笔者于1987年发现地球内部岩浆的运动规律,即岩浆每时每刻都自东往西奔流:并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推断:赤道和赤道附近存在一条速流沟。怎样传递这种科学研信息呢?笔者于200111月将《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澳大利亚跟格陵兰岛为何“骨肉分离”?》等文印成小册子(书名为《地球十二大谜与地震》)寄给全国各省地震局和六十多所大学的图书馆。由于科研环境恶劣,.由于人们戴着“名”字跟镜看科研,笔者得到的回报仅仅是“冷遇”!然而,不管你给张某怎样的冷遇,赤道速流沟中的岩浆却永远是热的!它在印尼大地震地层断裂之后,从裂口向正西方向奔流,推动海水,成为一泻五千多公里的海啸!把那些大名鼎鼎的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推得张口结舌!

    本来,那海啸把你推得张口结舌也好,手足无措也罢,只要你张开科学家的坦荡胸怀,敞露你科学家的高洁心扉,老老实实承认传统的理论无法解释残酷的地质灾害,也就罢了;偏偏来个偷梁换柱、信口雌黄! 20091226晚,笔者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看到女主播员说:今天,人们纪念。东南亚大地震五周年,20041226这一天,东南亚发生了6·8级地震……

    怪哉!是女主播员自作聪明,把9.9级改成了6.8吗?看来不是!是撰稿人把数据弄错?看来也不是!始作俑者是谁呢?笔者没有当日的国外资料,不敢妄断。唯一的解释是:那些不敢面对事实的科学家,以为人们健忘,把99级改为6.8级,这样,就为他()们当时不到地震灾区作实地考察找到了“正当”的理由。然而,他()们这样做,却藏头露尾!难道68级的地震,能造成五千多公里的海啸吗?你能作出符合科学逻辑的解释吗?

    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科学家本来应该做诚信的楷模,却使出偷梁换柱的招数,只能让有识之士痛心疾首!
13#
六月飞雪 发表于 2011-3-3 21:16:09 | 只看该作者
乔贤的骄傲!{:5_287:}
14#
江南野草 发表于 2011-3-6 16:16:14 | 只看该作者
乔贤人的自豪
15#
 楼主| 黄天火 发表于 2011-3-6 17:59:34 | 只看该作者
乔贤人的榜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乔贤论坛  

GMT+8, 2024-5-5 20:34 , Processed in 0.1104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